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发布时间:2014/6/22 来源:塞罕坝官网
被称之为“中国绿色明珠”和“华北绿宝石”的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河北承德围场坝上地区,北与内蒙古乌兰布通草原接壤,塞罕坝是蒙汉混合语古语被译为"塞罕达巴罕色钦",意思是美丽的高岭。随着清王朝历史的推移,因吏治腐败和财政颓废,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当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和“猎士五更行”、“千骑列云涯”的壮观场面而不复存在。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林场、阴河林场的基础上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1968年归河北省管理,现为省林业局直属单位)自此塞罕坝定名。至今,塞罕坝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用了四十八年的时间、两代人的青春和汗水,营造起万顷林海,加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满蒙民族风情,形成了国家一级旅游资源,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和人间奇迹。1993年5月经原林业部批准,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基础上建立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42.6万亩,其中森林景观110万亩,草原景观20万亩,森林覆盖率78%,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观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内风景资源丰富,景观独具特色,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摄影家的天堂”。以其四季旅游开放特色吸引众多游客,春季,踏青植树游,盛夏,避暑休闲游,金秋,金色彩摘游,隆冬,滑雪守猎游。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1999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生态旅游示范区”,省林业局在此建立了“河北省林业艰苦创业示范教育基地”;2002年先后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思想教育基地”和“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同年,又通过了国家旅游局验收,跨入了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展示河北省林业的一个重要窗口。2003年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环保局首批命名为“河北省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基地”。2005年在由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旅游商会、亚太旅游联合会、世界华侨华人旅游合作组织、首都旅游集团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外旅游品牌推介活动”中,被评选推介为中国最佳森林公园。2006年公园被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评为“爱国报国全国模范先进单位”,被承德市评为“文明风景旅游区”;在“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评选中获银奖。2007年被河北省旅游局评为“诚信旅游景区”和“百姓最喜爱的魅力景区”,在中国自驾车旅游100强目的地评选活动进入前50强,在中国林木网通过网民评选,入选“金榜十强”,被河北省林业局评为“五星级森林公园”, 2008年公园荣获“中国最佳旅游品牌景区”、 2009年公园荣获“河北最美三十景”、“中国最佳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明星旅游目的地”等荣誉,2010年荣获 “河北质量诚信5A级品牌企业”称号。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典型的森林—草原交错带和高原—丘陵—曼甸—接坝山地移行地段。公园内既有森林、又有草原;既有河流、又有湖泊;既有山地、又有高原;既有丘陵、又有曼甸;既有清代历史遗迹、又有浓郁的满蒙风情,风光自然优美、气候凉爽宜人,每年都有几十万海内外游人到此观光、度假,是距北京最近最美的生态旅游胜地,也是华北地区最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
一、 历史文化
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 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 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大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之后,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康熙大帝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季狩猎的古代礼仪,同时锤练满族八旗的战斗力,实行怀柔政策绥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等巩固国家政权的多种政治因素,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等部 “敬献牧场,肇开灵圃,岁行秋狝”的名义,设置了“木兰围场”,将“木兰秋狝”定为祖制。史学家称之为“肄武绥藩”。 据历史记载,木兰围场作为塞外的皇家猎苑,自康熙二十年至嘉庆二十五年的139年间,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共举行木兰秋狝105次,在塞罕坝留下了亮兵台、将军泡子、十二座联营、塞北佛石庙、乾隆殪虎洞、翠花宫、扣垦坟等历史遗迹和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二、风味小吃
金莲花茶
清乾隆时期有一副对联:“塞外黄花如金钉钉地、京中白塔如银钻钻天。”这里面写的黄花就是金莲花。金莲花几乎为塞罕坝所独有,每年七八月份塞罕坝如万点金星落地,四野一片金黄,如织如锦,漫野铺去,颇为壮观。金莲花味微苦,性润凉,既可入药,亦可制茶。入药可清心明目、祛火润肺、止咳驱痰。制茶与冰糖相配则甘苦绵连、清洌爽喉、余味悠长,被称为“塞外第一茗。”
白 蘑
塞罕坝上的白蘑品种繁多,有大如蒲扇的“天合板”,有小如榆钱的龙耳蘑,有菌香浓郁的鸡爪蘑,有清雅味纯的小草蘑,有状如伞盖的常态蘑,也有形如团丸的异形蘑。坝上白蘑既可做卤,亦可做馅;既可调汤,又可配菜,为塞外一绝。游塞罕坝美美地吃上几顿,临走时给亲友们带上一些,是很珍贵的礼品呢!
蕨 菜
蕨菜雅名如意菜,与坝上白蘑齐名,都是塞罕坝菜谱里的上品。每年端午节前后,在蕨菜的幼芽还如同一个晶莹嫩绿的碧玉如意的时候将其采回,用热水及时烫过,或腌渍,或晒干,可长期保存,凉拌、煮汤或炒食均有不同的美味。
银丝面、猫耳面
这两种面食分别用塞罕坝特产的荞面和莜麦面做成,前者以银为色、以丝为形,低糖食品,富含多种维生素,用当地的水煮面,会有滑、脆、润、爽的口感,为清宫御用食品之一。当年康熙大帝率八旗精兵到木兰围场举行秋狝大典,吃了此面,大加褒奖。典毕,命御厨带了许多面回到京城,但无论御厨怎么精心蒸煮却也不如在围场吃到的味道。第二年再到围场演武,却又找到了原来的感觉。君臣都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当地一老妪禀明皇帝:是水的原因。御厨遂带了木兰之水回到京城,果然品尝到与木兰围场一般无二的美食。猫耳面是用和好的莜麦面在秫秸盖顶上搓制成的,形状酷似猫的耳朵,因而得名。猫耳面粘而不腻、油滑利口,吃过一次,终生难忘,是塞罕坝人最为偏爱的面食。此外,荞麦和莜麦还可以烙成饼、蒸成窝子、搓成鱼子、制成炒面,或与其它麦类合成混合面食,均味美异常。
三、 自然风光
塞罕坝最美的是生态,最具特色的是森林草原景观,一年四季,风光各异,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这里是河的源头。良好的森林植被孕育了众多的河流、湖泊、沼泽和湿地。境内较大的河流有六条,其中的吐力根河、阴河是华北、东北两条重要河流滦河、辽河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较大的湖泊有七星湖、泰丰湖、月亮湖、太阳湖等,还有大面积的沼泽和湿地。塞罕坝的河流甘甜清冽,湖水波光潋滟,真正展现了水的多、清、静、柔之美。
这里是云的故乡。塞罕坝天高气爽,尤其是秋季,湛蓝湛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和青藏高原的蓝天白云一样美。云儿有时离人很近,就漂浮在人的头顶,天低云淡,似乎伸手可得;有时又离的很远,挂在天边,只能举目远眺;有时满天薄布,丝丝缕缕;有时在天一方,团团朵朵。或洁白如棉、或红彤如火,或轻薄如纱、或厚重如山,似山峰,如波浪,千形百态,时走时停,让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这里是花的世界,夏季的塞罕坝是一个天然的大花园,最漂亮的首推沼泽地里连片绽放的金莲花,随风摇摆,满眼金黄;还有鲜红的野百合、纯黄的野罂粟、淡紫的野菊花、紫色的铜罗花、雪白的走马芹、紫蓝色的柳蓝、鸽子蓝、粉白的干枝梅……林间里、草地上,数不清的各种野花满山遍野竞相开放,到处是万紫千红,无边锦绣。
这里是林的海洋,塞罕坝森林公园总面积142.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10万亩。森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为主,还有白桦、山杨、柞树、五角枫等。登高而望,无边无际的森林随山起伏, 碧波荡漾,集中连片的百万亩森林就象绿色的海洋,波澜壮阔,蔚为壮观。
塞罕坝还有广阔的草原和平坦的林间空地,到处都是草美花香,绚丽多彩。春季的塞罕坝冰消雪融,一片新绿;夏季的塞罕坝是一块万顷绿毯,绣满鲜花绿树,犹如天然织就的壮锦;秋季的塞罕坝蓝天白云、湖光山色,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冬季的塞罕冰封雪飘、银装素裹,雪映青松、走兽藏林,更有无穷韵味。
塞罕坝空气清新,气候凉爽,盛夏温度平均在25,最高不过30℃,公园内野生动物繁多,有獐、狍、鹿、狼、野猪、狐、豹、野兔、禽鸡等和各种鸟类,盛产蘑菇、蕨菜等珍贵的天然绿色食品。塞罕坝森林公园是观林海、踏草原、避酷暑、回自然难得的胜地。

微信扫一扫 内容发送到手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