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神话传说中的鸦鹊形象都是善良美好的,从中可以看出满族人民对鸦鹊的喜爱和崇敬,甚至化鸦鹊为神。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大概可以从满族先民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鸦鹊的生物特性以及萨满教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从满族先民居住的自然环境来看。满族的历史很悠久,其主体的直系祖先为明代女真,而其先世可追溯到三千年以前的肃慎。考古资料证明,肃慎人是在以牡丹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为中心的地区生活的。这里森林茂密、四季分明,东临大海,河川若网。在黑龙江入海口多岛屿、湖泊,气候适宜,沼泽湖泊里生殖着大量的鱼虾,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好地方,同时也是鸟类生存繁衍的好地方。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满族先民们与各种鸟类朝夕相处,鸟类警觉的特性能为他们预报吉凶祸福,鸟类还能为迷失在密林中的猎人引路。在鸟类中,乌鸦和喜鹊是分布范围较广、比较常见的。乌鸦和喜鹊同属于鸦科,分布在满族居住地区的乌鸦主要是大嘴乌鸦。这种乌鸦“栖息于山区、田野、村郊大树上,……性机警,只要一只惊鸣,就一哄而散远走高飞。”[ii]喜鹊分布的范围也相当广泛,“是一种喜欢和人类为邻的鸟类。……性机警,觅食时常有一鸟负责守卫,即使成对觅食时,亦多时轮流分工守候和觅食。……如发现危险,守望的鸟发出惊叫声,同觅食鸟一同飞走。”[iii]可见,在鸟类中,乌鸦和喜鹊是属于很警觉的一类的。鸦鹊遇险发出的惊叫,成为一种报警信号,为过着渔猎生活的满族先民传递着信息。由于生产力落后,对自然界和生物认识的不足,以及受到萨满教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响,满族的先民们便因为鸦鹊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而赋予它们种种神性。
这些神性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1、 先知先觉的能力。鸦鹊的警觉性使之具有某种预测功能,有先知先觉的能力。它们似乎比人类更清楚人类要找的东西在哪里。因此,在满族的神话传说中便出现了很多鸦鹊的指引者形象。如在《女镇定水》的传说中,英雄完达的双眼变成了两只喜鹊告诉女真完达的遭遇并指引女真找到宝珠。眼睛是人类非常重要的获得信息的器官。在这则传说中,眼睛变成了喜鹊,一方面是因为喜鹊羽毛的黑白相间与人眼珠的黑白相间具有相似性,另一方面则是喜鹊的警觉、善于获得、传递信息的生物特性使然。同时也说明了喜鹊在满族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2、 护佑的能力。满族先民是渔猎民族,到森林里狩猎是族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森林里的野兽很多,打猎是一项颇危险的事情。而鸦鹊因为机警,遇到危险时高声惊叫,成群飞离。这样,就为打猎者报了警。打猎者也分外小心,或者远离危险的地方。于是,鸦鹊便被赋予守卫地域的神圣职能,成为萨满教地域的保护神,成为“林海女神”保佑进山打猎的猎人平安,成为喜神保佑人们免受灾祸。
3、 沟通人神的能力。满族信奉萨满教,认为神灵住在天上。鸦鹊可以自由遨游于天界与人界之间,于是它们便成为萨满的助手,为人神之间传递信息。与满族相邻又共同信奉萨满教的达斡尔族的萨满服肩上的鸟系用红松木刻成,上涂黑、白色;脖子为白色。将木鸟用螺丝钉固定在一个剪成“十”字形的薄铁片上,将铁片缝于肩布之中;鸟的双头向着萨满耳朵,以向萨满传报信息。当神附萨满体,神鸟即旋转转动。[iv]这一黑白相间的鸟类形象非常像喜鹊。鸦鹊能够沟通人神的能力表现在满族的神话传说中,就是鸦鹊的使者形象。
以上,是从鸦鹊的警觉性来分析满族鸦鹊崇拜和神话传说中鸦鹊形象产生的原因的。此外,满族对于乌鸦的崇拜,还跟乌鸦的食腐性有关。满族的先民们采取渔猎的生产生活方式,当时生产力低下,不可能经常打到猎物。而乌鸦喜欢吃野兽的尸体。人们在乌鸦聚集的地方获得意外的食物,久而久之,便逐渐崇乌鸦为神灵了。在亚洲东北部以及与之隔海相望的北美西北部沿海的原始渔猎民族中,乌鸦被视为圣物受到崇拜,证明了乌鸦崇拜与渔猎民族关系密切。
在满族民间传说中,乌鸦的拯救者形象跟乌鸦的食腐性有关。乌鸦落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身上,将其包围,给敌人造成他们已经死了的假象,从而搭救了他们。努尔哈赤下令要在索伦杆上敬饲乌鸦。沈阳故宫清宁宫前就立着一根索伦杆,有丈余高,顶部有一碗型之物,木杆置于汉白玉基座上。萨满在祭祀仪式中,将五谷和猪杂碎放在神杆的顶端,敬饲鸦鹊;皇太极则不准任何人伤害乌鸦,且专门伺鸦。《东三省古迹遗闻》载:“必于盛京宫殿之西偏隙地上撒粮以饲鸦,是时乌鸦群集,翔者,栖者,啄食者,梳羽者,振翼肃肃,飞鸣哑哑,数千百万,宫殿之屋顶楼头,几为之满。”这里,乌鸦的灵性是因为乌鸦“偶然”救主而被赋予的。它已经不是原来的动物崇拜了。对于被救助的皇帝来说,是因为被意外搭救,而采取行动感激乌鸦,对于满族后世来说,是由于乌鸦救了满族的皇帝(也是祖先),所以对乌鸦心存感激。二者都是一种报恩的行为。对于乌鸦是这样,对于喜鹊也是一样。关于努尔哈赤的传说有很多异文,其中,有的就说是喜鹊立在了小罕(努尔哈赤)的头上,被明军当成木桩得以逃生。这跟清文献记载的喜鹊救樊察的传说有相似之处。然而,为什么救人的是鸦鹊而不是别的鸟类呢?究其原因,还是跟原始的满族对于鸦鹊的动物崇拜有关。鸦鹊在满族先民的心目中是具有神性的,这种观念世代传承,深深积淀在满族人的集体无意识当中。满族神话传说中鸦鹊拯救祖先的形象的出现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满族神话传说中还有造福者形象,如上所述,鸦鹊为女真人衔来了谷种,使女真开始农业生产,日益强大。女真人的农业自然不可能是因为鸦鹊衔来了谷种才发展起来的。从渔猎走向农耕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满族人将农业的产生归功于鸦鹊,是出于对鸦鹊的喜爱和崇拜。